許倩2022-01-17 10:28:22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首鋼集團總建筑師吳晨提出“以持續的城市更新來推動城市復興”,通過風貌恢復、產業升級、活力營造、文化傳承、科技創新等五大路徑,引導城市復興。
??“城市復興與鄉村振興一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驅動力之一。城市復興不僅僅是一個物質空間的變化,同時還是文化的傳承、社會活力的強化,以及經濟和科技全方面的創新和推動?!北本┦薪ㄖO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首鋼集團總建筑師吳晨表示。
??1月16日,吳晨在由中國房地產報主辦、中國城市與區域治理研究院學術支持,于北京舉辦的以“對話時間”為主題的2021中國建造匠心傳承致敬禮頒獎盛典活動上發表了主題演講。
??他分享了十幾年來在城市復興方面的理論探索。他說,城市更新從2020年開始成為一種國家行動,住建部頒布了城市更新方面的指導意見,各省區市和一些重要城市都在推動城市更新一系列計劃。但是,城市更新是從哪來的?它是如何上升到國家行動層面的?
??吳晨表示,最早城市更新概念出現在60年前,1958年荷蘭第一次展開了國際城市更新大會,它是應對二戰以后經過快速發展又產生城市中心區空心化以及物質空間衰敗所帶來的行動,主要內涵是要提升城市物質空間,將流失的中高端人口重新帶回到城市中來,這是城市更新的一個發展內涵。在當時背景下,城市更新有非常明確的理論和實踐界定以及邊界,它的邊界就是注重物質方面的更新。
??“2020年住建部推出城市更新行動計劃,更多也是對應著物質空間的改造和提升?!眳浅空f。
??他接著介紹,再來看歐洲這60年城市更新發展歷程,他們在不斷探索歐洲城市的新路徑,從重建重振到更新到再發展Redevelopment,再到再生,最后到新千年時提出“城市文藝復興”,在這一系列變化中可以看到城市發展內涵在不斷拓展,關注點在不斷融合,從形體物質空間到以人為核心的人本主義,從單純的物質變成經濟、社會、文化相結合的綜合行動,從大規模變化到小規模漸進式保護與更新,城市更新內涵一再拓展。
??吳晨認為,實際上中國最早提出城市更新不是在2020年,而是在1984年,當時吳良庸先生結合北京危房改造探索,推動了從“大拆大建”到“有機更新”的政策轉變,至今近40年。
??如今,城市更新從由部委推動上升到國家行動,歷經近兩年時間,快速席卷了神州大地。如何在“十四五”規劃甚至到2035年乃至第二個百年目標中,推動城市更新更好的發展?去年3月份,吳晨提出“以持續的城市更新來推動城市復興”,通過風貌恢復、產業升級、活力營造、文化傳承、科技創新等五大路徑,引導城市復興。在推動首鋼轉型發展中,也在不斷探索城市復興路徑。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就推進新首鋼地區建設發展調查研究時強調,新首鋼地區已成為北京城市深度轉型的重要標志?!笆奈濉睍r期是新首鋼地區發展的新起點。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聚焦文化、生態、產業、活力“四個復興”,建設好新首鋼地區,著力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形象。
??隨著冬奧會的召開,新首鋼地區還將成為首都城市功能深度轉型的一個示范點。
??吳晨還分享了正在推動的兩個項目,其中之一是中國著名的工業區之一——沈陽的鐵西區,它的城市更新與城市復興計劃已獲得沈陽市委市政府的批準,“我們現在正在有序地推動其后續工作”。
??據吳晨介紹,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沈陽鐵西區工業總產值實際上是當時北京的4倍?,F在沈陽正在著力打造英雄城市,英雄城市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涵就是勞模精神,鐵西區走出了107位全國勞模,是全國勞模最密集的地區。
??20年前,在156個蘇聯援建的項目當中,沈陽有6個,鐵西就有3個。但是,隨著整個工業結構轉型、改革開放的轉型,20年間鐵西工業區面貌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一個原因是出于城市發展需求,城市的肌理、形象、風貌消失殆盡,原來40平方公里非常重要的工業遺存和工業特征片區,現在僅存將近1平方公里,其他片區則在20年間(2000年到現在)全部進行了房地產開發。
??“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把僅存的工業遺存進行梳理,然后得到再發展和保護。這已遠遠超出了城市更新所具有的內容,它代表著這個城市更多機能的復興和再生。沈陽現在是東北三省中唯一人口正增長的城市,未來的鐵西,我們要著力打造一個新的家園,它將是一個面向未來、面向年輕人的家園,只有這樣才能使老的工業城市振興成為一種可能。這需要一系列規劃內容,包括打造科創高地和世界人才聚集中心。鐵西區,應該重新凝心聚力、勇毅前行,成為凝聚制造業人才的高地?!眳浅空f。